粤剧又称广东大戏,发源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,是中国十大戏曲剧种之一,也是广东最重要的戏曲剧种。它源自民间曲调,吸取弋阳腔、昆腔、高腔等曲调旋律,大胆创新,服饰色彩斑斓,乡土气息浓厚。粤剧流行于广东、广西、台湾和港澳,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、弋阳、昆山、梆子等曲调旋律,以粤语方言进行歌唱和念白的戏曲剧种,颇具南国特色。
粤剧的表演艺术细腻且富有生活气息,腔调以板腔体为主,曲牌为辅。唱腔以梆子为主,兼用二黄、高腔等,并吸收广东汉剧、潮剧、咸水歌等音律曲调旋律,大胆创新,具有独特的风格。戏服的特色在于其“广绣”工艺,构图饱满,色彩浓艳,色块对比强烈,与粤剧舞台所洋溢的热烈明快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相互协调。
佛山是粤剧发源地,明万历年间,粤剧艺人在佛山创建琼花会馆,粤剧戏行云:“未有八和,先有吉庆;未有吉庆,先有琼花。”佛山琼花会馆是本地班艺人最早的行会组织。琼花会馆的建立,是佛山戏行组织趋于完善的重要标志。清咸丰四年(1854),佛山凤凰仪班红船弟子李文茂率领粤剧艺人发起“红巾军起义”,在中国历史上,尤其是戏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,粤剧进行了系列改革,著名粤剧演员梁冠南、梁荫棠等为佛山发展做了杰出贡献,大批优秀剧目涌现,佛山粤剧进入新里程。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,佛山粤剧再续辉煌,创作了《顺治与董鄂妃》《铁血红伶》等一批优秀剧目,涌现出彭炽权、曾慧、李淑勤等知名演员,享誉海内外。
彩绘图,线描图,实物图(点击可放大)